股骨头坏死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揭秘中医治疗ldquo类风湿性关节炎
TUhjnbcbe - 2021/10/22 20:47:00

01

辨病用药

雷公藤属卫矛科植物,味甘苦,寒,有*,入药部分为其全根或去根皮的木质。功能祛风除湿,消肿止痛,解*杀虫。

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使用方法:本药治类风湿关节炎首选水煎剂,水煎剂具有剂量易掌握、疗效好、*副作用明显小等特点。

单方用:雷公藤带皮全根,每日用量10-20g,最大剂量不超过20g;去皮根芯每日用量15-20g,最大用量为20g。加水适量煮开后文火煎1-2小时,分2-3次饭后服用。

复方用:与其他中药配伍后先煎30min后饭后服用。

使用雷公藤的注意点:婴幼儿不宜使用;未婚未育者慎用;老年人减量;与解药*之生甘草12g以上或清热解*药配伍使用;不宜联合使用有*性的中西药物;

有脾胃虚弱证者,可用四君子汤加雷公藤;有胃气上逆证者加合小半夏汤同煎服。

02

辨病证用药

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症状来看,主要表现为湿热痹阻证,但湿与热不会处于等同位置上。

湿重于热者,以骨节肿胀为主;热重于湿者,以骨节灼热为主。

因此,湿热痹阻于上肢小关节肿胀、积液者,加猫眼草9g,蜂房12g,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下肢膝踝关节肿胀、积液(浮髌试验阳性)者,加猫爪草15-30g,泽泻15g;

热重于湿者,要加重清热解*的药物用量,如金银花30g,蒲公英24g,半枝莲30g等以清热解*,利湿消肿;

关节疼痛剧烈者,加细辛6-9g,桂枝9g以温经通络止痛;

骨节重着感显著者,加重土茯苓、薏苡仁用量为各30g,以加强内清湿热,外祛湿邪的作用。

03

辨病位用药

辨病位用药是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而有针对性使用特种药物,须在辨证基础之上配伍使用。

前人已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药物,如清·张璐《张氏医通·臂痛》曰:“臂痛者,有六道经络,各加引经药乃验,……臂臑之前廉痛者属阳明,升麻、白芷、干姜为引药;后廉属太阳,藁本、羌活;外廉属少阳,柴胡、连翘;内廉属厥阴,柴胡、当归;内前廉属太阴,升麻、白芷、葱白;内后廉属少阴,细辛、当归”。

其在《腿痛》篇中又说:“腿痛亦属六经,前廉为阳明,白芷、升麻、干葛为引药;后廉太阳,羌活、防风;外廉少阳,柴胡、羌活;内廉厥阴,青皮、吴茱萸;内前廉太阴,苍术、白芍;内后廉少阴,独活、泽泻。”为辨病位用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累及两肩关节疼痛,上抬活动受限者,可用麻*12g,桂枝12g,细辛6g以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环杓关节受累时,患者吞咽活动时咽喉部疼痛感及阻挡感,可用芍药30g,甘草12g以缓急止痛。

颞颌关节受累,张口咀嚼活动受限者,可用白芷15g,细辛6g,川芎12g以开骨窍,止疼痛。

四肢小关节疼痛,肿胀,灼热者,可用土贝母15g,猫眼草15g,漏芦15g,蜂房12g,细辛6g,威灵仙15g以解*散结,消肿止痛。

胸锁关节疼痛,呼吸,转侧或做扩胸运动时加重者,可用香附15g,玄胡15g以行气活血,开郁止痛。

脊背疼痛,晨起或活动后加重者,可用狗脊30g以走脊背,祛风湿,壮筋骨。

腰部疼痛,僵硬,弯腰活动受限者,可用土鳖虫12g,川断15g以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髋关节受累,疼痛剧烈,屈伸不利者,可用赤芍15g,白芍30g,伸筋草15g,川牛膝24g以活血化瘀,养阴柔肝,伸筋舒骨,缓急止痛。

两膝关节肿胀,或有积液者,可用土茯苓30g,车前子15g,薏苡仁15g,猫爪草9g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两膝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者,可用全蝎9g,赤芍15g,白芍15g以活血,养血,通络止痛。

两踝关节受累,肿胀疼痛,行走困难者,可用地龙12g,钻地风15g,土茯苓30g以清利湿热,搜风除湿。

04

白虎加桂枝汤治痹

白虎加桂枝汤岀于《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为治疗里热盛兼表寒的温疟而设。后人将其发扬扩展治疗痹证中属热者即热痹。

临床上症见关节红肿热痛,恶风轻微,恶热甚,屈伸不利,大热汗出,口渴,烦躁,满面红赤,小便赤,大便正常或干燥,舌红苔*,脉滑数有力。

此乃风湿热邪壅盛,外束于表,卫阳失司则恶风;湿热蕴于中焦,热盛于里,蒸津外泻则汗出多,口渴,面赤,溲赤便干等。邪壅经脉,筋骨、肌肉不利则关节红肿热痛。

此时可用白虎加桂枝汤清泻阳明热邪,疏通经络。临床上宜加用青蒿、大青叶、土茯苓、虎杖、水牛角等清热利湿解*之味以增强清热之力。

05

类风湿关节炎复发和加重的原因

邪*内伏,外邪引动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变形,而致肢体废用的根本原因。

《素问·痹论》载:“帝曰: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者间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由于邪留连筋骨间者疼久。

病邪盛,邪*伏藏于骨节。

湿为阴邪,其性黏腻,重着,湿与热合,可出现《温病条辨》所谓的“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痛,舌色灰滞,面目痿*,病名湿痹,宣痹汤主之”的症状。湿与热合,相互滋生。

因湿生热者,多为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湿邪内生,郁而化热。《医学入门》言:“热痹或湿生热。”

因热生湿者,脏腑积热蕴*,热*炽盛,脏腑气机失于宣畅,水液不得宣通,聚滞而为水湿也。

刘河间言其:“湿病本不自生。因于大热拂郁,水液不能宣通,即停滞而生水湿也。凡病湿者,多自内生。”正是指此机理。

因此,热*重可生湿,湿邪盛能化热,湿热*交织于一体,痹阻经络,流注骨节,着于筋脉,攻注脏腑形成风湿病活动期的反复发作,是难以根治的主要内在原因。

06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复发和加重的措施

一、坚持守方。

使用清热利湿解*的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临床疗效不及使用辛温香燥的药物作用快,因为此病此期乃邪*留滞骨节之痼疾,都是由渐而来,非一朝一夕之故,则其控制活动期的发展亦需要经过药物作用于机体的量变,才能达到质变。

正如老前辈岳美中所言:“须假以时日,坚持服药,使药力积蓄到一定阶段,则由量变达到质变。”

因此,不可因初用疗效不显著而放弃清热药物的治疗,只有坚持守方,方能取效。

二、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

活动期的患者除详细询问服药史及胃肠道症状外,并注意根据病情、体质、耐药情况用量有别。

对于热*炽盛而体质强者,不可拘泥于一般用量。正如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中指出:“乃有所用之药本可除病,而往往服之不效,间有激动其病愈加重,此无他,药不胜病也。”临床验之,实属经验之谈。

三、巩固治疗,抗复发。

作者认为,巩固治疗,抗复发仍存在着一个认识思维的问题。

当病情稳定或者说已从活动期进入稳定期后就认为是病已痊愈了?现代医学的回答是:否。

从中医方面作者认为,此时机体内仍存在着残留的伏*。

这一伏*,当正气虚弱,又值劳累、外感风寒、风热或汗出当风、久伤取冷、居住潮湿、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时,外邪引动内伏之*,则痼疾新发。

四、坚持使用水煎剂。

“汤者,荡也;丸者,缓也”。汤剂的优点,李东垣《用药法象》说:“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

汤药煎煮时,时间宜长,前人谓“煎取其生而疏荡,久煎取其熟而停留”。

因此,对稳定期的治疗也不可纯用补益之剂,也应长期使用少量清热解*的药物组方的煎剂治疗,隔日或每周2-3剂水煎服,以防止伏*外窜经络、骨节,痼疾新发。

五、清热解*药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任何阶段。

中医中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处于主导地位。特别是通过合理的使用清热药物和正确使用雷公藤类药物后,使中医中药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秘中医治疗ldquo类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