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的指导意见》要求,目前人工关节带量采购价格已全面落地执行,髋关节假体平均降价82%,这意味着人工关节置换将从“万元时代”进入“千元时代”,这对于咱们股骨头坏死患者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但与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同样也让人很担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费用门槛降低,容易导致盲目置换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作为骨科类四级大手术,虽然目前手术相对已经非常成熟,但它的问题弊端也非常明显的,而且一旦发生问题就得进行二次翻修、损伤性比较大,因此设有几大门槛要求,主要包括患者病情程度、患者年龄、患者自身身体情况以及经济条件等。
作为门槛之一的费用槛一直以来都是很多患友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置换本身就会产生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又建立在盲目置换的基础上,可想而知带来的后果也会更大。
1、置换本身产生的问题:人工关节置换术虽然是一项成熟且疗效确切的治疗方式,但也仅仅针对手术本身,对患者而言还有很多隐患,毕竟假体不是“原装”的,很多弊端是需要从长远角度才能发现,对于置换本身产生的问题主要包括使用年限问题、手术并发症问题(包括感染、假体松动、假体脱位、假体下沉等),这几种问题无论发生哪一种,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大影响。
2、盲目置换带来的影响:由于假体价格的大幅下降,想置换的患者需求被释放,手术量必然激增,而关节置换又是一个高精细化的手术,医生高负荷的工作,就像餐馆“翻台”一样,难免会“萝卜快了不洗泥”,在这样的流水线般的手术下,医生疲惫不堪,手术质量也堪忧,而且,集采降价后医生的手术积极性多少会受到影响,毕竟手术费用提成也会大幅度降低,另外,随着集采降价后,假体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综合种种因素,势必会让未来二次翻修呈现更加快速的增长趋势。
人工关节集采本身是一件利民、惠民的好事,但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我们,还是需要理智思考其背后的问题,不要因费用降低而冲动置换,只有真正满足置换的指征,清醒的认知、了解清楚置换本身的风险,理性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才是关键。
降价不是目的,满足指征、适合自己才是关键
1、病情发展程度,是决定是否需要置换的关键:一般要到股骨头坏死病情到晚期,并且股骨头已经塌陷无法正常支撑患者体重,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完全丧失关节功能等问题,此时可选择髋关节置换,但如果自身有骨质疏松等问题,我们也是不建议置换关节,因为即使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出现假体松动,假体脱位及下沉的情况较大
2、年龄,是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必要指征:过早置换将不可避免面临翻修,甚至二次置换的窘境,因此,手术置换有一个限定的年龄范围,一般在70岁左右,这个年龄段患者活动量减少,磨损率也在下降,若在55岁左右就患者人工关节,那么到75岁,期间有20年磨损时间,很难说是否需要进行二次置换。
3、身体健康状况,是评估术中安全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指标:一些患者在患有股骨头坏死的同时还患有其他一些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或心脏搭桥手术或者做过心脏支架等类疾病,进行置换手术存在较大风险。
科学保髋,能不换尽量不换才是当下发展趋势
目前关于股骨头坏死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保髋和置换两大类,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一直是股骨头坏死终末期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而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对于保留髋关节的需求越来越多,能不换尽量不换、能晚换尽量晚换即是当下发展趋势,也是业界达成的一致共识,而且目前国内对于保髋诊疗领域医院的设立都在不断提升,通过一个综合的保髋诊疗体系,是完全可以达到保留原装股骨头,避免关节置换的效果。
结语:髋关节假体置换材料下降,对咱们患者来说,必然是一个福音,但置换以后与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严重的困扰不少骨坏死患者,因此,广大患友一定和理性选择、客观对待,切勿因小失大,遵循业界能晚换就晚换、能不换就不换准则,同时一定要加强对疾病本身的重视,早发现,早进行科学规范系统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