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健康扶贫让隰县贫困患者看病不再愁
TUhjnbcbe - 2022/8/18 20:04:00

健康扶贫小分队医疗人员进村入户为贫困患者诊疗。郝微微/图

近年来,隰县通过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实施分类精准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大病救治和“双签约”服务等手段,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确保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健康医疗服务保障。

10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联合发文,对工作表现突出的45个贫困县予以通报表扬。山西隰县名列其中。

双签约,贫困户有了家庭医生

医院有一沓“台账”,台账上清清楚楚记录着贫困患者的家庭情况、所患病种、签约医生、分管领导等。“通过对这些人建档、分析,有助于我们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和康复,让每一位贫困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和规范管理。”医院副院长王瑞萍说。

针对排查摸底调查确定的健康扶贫户,隰县各医疗机构建立起精准医疗扶贫对象台账,对因病致贫、返贫户实施动态化的分类精准救治措施。“我分管多个贫困户,每天都能接到很多电话。”

这就是当地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双签约”服务。所谓“双签约”是指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县、乡、村三级医生和乡村干部签约。家庭医生负责给签约家庭提供健康状况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基本医疗服务及健康、预防、保健、合理用药等咨询、指导工作,需要转诊就医的,还需帮助其建立就医转诊“绿色通道”;乡村干部则需要及时了解贫困居民就医和健康诉求,做好健康扶贫*策宣传,对筛查出的重病、残疾和慢性病患者,帮助其落实医保、大病保险和民*医疗救助等保障*策,同时,帮助解决签约对象就医期间生产和生活问题。

贫困户因病需住院治疗,随时与签约的医生联系,签约的医生负责挂号、检查、住院等事宜,保证病人顺利入院。

隰县卫计局副局长裴立明告诉记者,按照省*府要求,“双签约”制度的主要对象是因病致贫人口,隰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双签约”活动覆盖面扩大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范围从当时的口人扩大到口人,工作量扩大了8.7倍。全县97个行*村,每个村都分别组建‘双签约’团队2个,即家庭医生团队和乡村干部团队。乡村干部团队包括包村干部、帮扶干部、第一书记、村干部4人;家庭医生团队也有4人,包括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医生、医院医生及其他团队成员。统一印发了‘双签约’服务协议,明确了签约团队的职责。每份协议上均有乡村干部团队和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姓名及联系方式。这就意味着从村到乡,再到县,不管是哪个层面遇到问题,贫困患者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联系人,帮其协调、处理实际困难。”

此外,为让贫困群众知晓*策,他们还在服务协议书后都附上了“致扶贫对象的一封信”,全面介绍了卫计、新农合、民*及商业保险公司关于医疗救助方面的*策,让老百姓一目了然。

如今,在隰县,不管是哪个乡、哪个村,随便走访一家贫困户,都可以在家里的显眼位置看到一张塑封的卡片,上面是4名签约医生的信息,包括照片、姓名及联系方式。在城南乡乡镇卫生院,院长马宝贵介绍,为方便群众隰县县委书记李亚丽看望贫困患者。曹东波/图

看病,他们还专门建立了“双签约”服务群,其中包括医生团队群、患者交流群,一些医生甚至还特意将自己签约的家庭组建了个人服务群。“过去,这些困难户一生病,都是愁眉苦脸的,医院。自从签了约,大家伙心里踏实了,稍微有个不舒服,就赶紧找自己的签约医生去看病。”马宝贵说,“双签约”服务开展以来,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在逐渐提高,签约医生也在想方设法地为签约人群提供服务。

“以前得了病,能忍就忍,医院,一是怕花钱,医院也不知道该找哪个科看,现在稍微有点儿不舒服,给我的签约医生打个电话,他就会告诉我去哪儿,挂什么科,真的是方便多了。”一贫困户感慨不已。

启动“双签约”服务不到3个月时间,隰县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签约,签约率达到了%。在临汾市卫计委组织的检查活动中,该县“双签约”活动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先诊疗,后付费,为贫困患者排忧解难

“住院治病先交押金”是医院的惯例。年底,隰县打破这种惯例,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打开“绿色通道”,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就诊模式和“一站式”结算服务。以确保农村贫困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医疗部门设有专用绿色通道,配备有导诊医生,引导患者进行挂号、检查和住院,患者在入院时,只需出示“健康扶贫就诊卡”、身份证便可“零”费用住院。有效解决了农村贫困患者垫资压力和费用负担。诊疗结束后,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医疗救助和医保托底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后,只需缴纳个人自付部分。

运用保险助力解决看病贵难题。隰县将门诊慢性病医保支付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70%,农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由原来的60%提高到80%;重大疾病补偿提高到70%;大病保险补偿工作,起付线由1万元降到元,支付比例提高了3个百分点。为贫困户购置“大病医疗补充险”和“意外伤害险”。

“当时隰县没有专门的一次性结算系统,‘一站式’结算涉及民*、保险等多个部门,让这些单位派人进驻医疗机构又不现实,医院来统一代办,系统没有整合,没有联网,除了基本医保其他都需要人工计算,一个人就要算五六次,我们医保科的工作强度很大。其余费用由医疗机构与医保、民*、保险等部门直接结算。贫困户再不用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你不这样干就实现不了一站式,‘先诊疗后付费’就成了一句空话。一直到今年1月份才实现系统直报。可以说,这项工作我们领跑全省。”身兼隰县医疗集团医院副院长的王瑞萍说。

据统计,去年1至12月,隰县“一站式”就诊住院人次,治疗总费用.6元,新农合报销.96元,大病保险.59元,补充保险.15元,医疗救助.3元,医院免除费用.3元,其他费用.77元,患者自付.6元,自付比例达15.36%。特别是去年7月1日以来,全县实行“”(贫困户在医院住院0元封顶;医院住院元封顶;医院住院元封顶)*策以后,贫困户自付比例大幅下降,医院、中医院就诊住院,贫困患者自付比例下降到10%以下。“自年10月启动医保‘’补偿和补充医疗保险以来,贫困户住院报销的比例平均持续在93%以上。年1月至6月底,报销比例在97%以上的贫困户有例,占同期贫困住院病人比例的16.5%。报销比例最高的达到了99.98%。”截至今年9月底共接诊贫困患者2人、医疗总费用.06万元,贫困群众自付.77万元,自付平均比例为6.59%,群众自付比例严格控制在全省要求的10%之内。无缝衔接,让贫困群众不垫资、少跑路,一次结算享受全部优惠*策。

*策有“温度”群众感幸福

来自隰县下李乡合石沟的贫困患者马福星,怎么也没想到,这次看病他只掏了1.10元。据介绍,这是他本年度第三次住院,共花费.83元。基本医疗报销.55元,大病保险报销.96元,“”补偿.32元,补充医疗保险报销11.9元,民*救助1.00元,这样算下来,他只需自付1.10元医疗费。

隰县刘家庄贫困患者王玉生因股骨头坏死住院手术治疗,住院总费用.44元,报销总额.61元,报销比例达到98.98%。

“我们出台这一系列*策就是要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有“温度”的*策让贫困户看病再不用发愁。

据了解,为了确保城乡群众对医疗救助*策特别是慢性病服务应享尽享,今年3月,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等单位抽调相关专业骨干45人,组成三支健康扶贫小分队,确定每个月的第一周和第三周的星期五为健康扶贫小分队“活动日”。

要求健康扶贫小分队每月两次定期进村入户开展活动,年底前实现全县所有行*村全覆盖。活动突出宣传普及健康扶贫*策,及时更新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信息。

截至10月19日,三支小分队共开展活动41次,深入各个村委进行健康扶贫*策宣传、核准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开展免费义诊、健康知识讲座、提供群众咨询、入户为行动不便的群众协助办理慢性病手续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8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义诊1.8万人次,实现全县97个行*村全覆盖。

加强慢性病管理服务,对常年用药、支出较大而没有享受健康扶贫*策的群众,逐户逐人排查,由县、乡医疗机构进行首诊和初步确认,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协助办理慢性病手续;消灭医疗救治盲区,完善20分钟医疗服务圈。整合全县乡村医生资源,采取配齐配强、邻村代管等多种形式,尽快消除群众就医看病盲区。开展免费义诊救治,携带医疗仪器设备、药品,现场为群众进行免费义诊、医疗救治,切实解决乡村“缺医少药”的问题。

“大病救治一批”“慢病签约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还有为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救治、为50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免费体检;为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免费进行“两癌筛查”……隰县健康扶贫为困难群众撑起了一片蓝天。

本报记者何玉梅通讯员张瑞强吕晓霞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扶贫让隰县贫困患者看病不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