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个医生的成长,需要长期磨练,而不是一朝
TUhjnbcbe - 2022/9/27 5:34:00

出生于解放前的王和鸣教授,在从医、教学、科研三方面兢兢业业工作了大半生,如今已年届七十的他,依然还坚守在临床一线,医院出诊,除此之外,他还担任着福建省骨伤科研究所所长,工作强度比青年医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名师高徒

王和鸣教授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成长于解放战争年代,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促使王和鸣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解放前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我也亲眼目睹许多伤病员的惨状,所以从小就想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

王和鸣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学系后,被分配到福医院外科工作,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医生。

王教授大学时学的是西医,在心胸外科组工作时,科里的主刀医师医院院长、学部委员、著名心胸外科专家李温仁教授,有名师在伴,刚刚迈出校门参加工作的王和鸣,在外科组取得了很大进步。

随后文革爆发,李温仁教授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心胸外科医疗工作陷入瘫痪,王和鸣后来也被下放到福建省最医院工作。

那个地方医疗条件十分落后,王和鸣这样省里来的医生,虽然年轻,却在当地算是最好的大夫了,很多以前无法开展的手术,在王和鸣去了以后都能开展。

对于这段时光,王教授感叹说:“一个医生的成长,需要长期的磨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名医的,那是我一生中最忙碌、担子最重、也最贴近基层百姓的岁月,终生难忘。”

文革中,武斗愈演愈烈,出现大量伤员,促使王和鸣教授转入了骨科组工作,从此开始了他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都坚持并带给他声望与荣誉的骨科生涯。

在王和鸣教授骨科生涯的道路上,有三位名师对他影响甚大。

年,福建省卫生厅派王和鸣教医院骨科进修一年,这一年王和鸣师从骨科名家、显微外科之父陈仲伟教授。

陈教授学识广博,工作起来一丝不苟,使王和鸣在当时的进修学习中,打下了坚厚的西医骨科基础。

上海进修结束回闽后,王和鸣就加入了林如高医疗经验整理小组。

林如高出身于骨科世家,祖父林达年是福州清代骨科名医,林如高15岁就随祖父行医,在正骨、推拿、固定及内外用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是福建省骨伤科的一位奇人。

王和鸣加入小组以后,跟随林如高老先生学习了四年,其间兼顾整理总结林老的医术经验,这段时光让学西医的王和鸣体会到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并且学到了今后受用终身的中医骨伤科的高深医术。

跟随林老见识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之后,年卫生部组织第一期中西医结合骨科进修班,王和鸣教授即报名参加,师从中西医结合骨科奠基者、开创者尚天裕教授,已经有了深厚的西医骨科和中医骨科基础的王和鸣,学习起来得心应手,为今后在骨科的中西医结合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奠定了基础。

而尚天裕教授憨厚朴实的品格、孜孜不倦的学风与不断进取的精神,也对王和鸣影响深远。

名师出高徒,王和鸣教授今天的成就,虽然是他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努力进取的结果,但也与曾经遇到的几位名师有着斩不断的联系。

骨科大家

如今王和鸣教授早已是国内著名的骨科大家,多年来受到患者和业内的认可和赞誉。

一位患者家长带着一个扭伤的孩子找王教授看病,家长去给孩子挂号,挂号还没回来,王教授就用正骨手法治好了那个孩子。

王教授的手法是骨科一绝,不用手术无需吃药,只凭借一双手就给许多患者解除了痛苦。

王和鸣教授在骨科领域既从医,又教学,为国内骨科领域培养出许多杰出的人才。

从年王和鸣调到福建中医学院(如今的福建中医药大学)后,他历任骨伤系副主任、主任,并且在年6月至年2月,担任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兼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年从校领导岗位上退下后,担任福建省骨伤研究所所长。

在他从教的过程中,对中医骨伤的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

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内的中医骨伤专业,就是王和鸣教授配合张安桢教授首创,于年正式招生,从此中医骨伤科的人才培养开启了新时代,在海内外都产生深远影响。

年“我国第一个中医骨伤专业的创建与发展”,荣获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与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在科研方面,王教授也有许多突出贡献,他的骨质疏松研究获得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药学发展奖的学科成就奖;

“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于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一种缓解癌症疼痛的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也于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在从医、教学和科研的同时,王和鸣教授还编写了许多书籍,除整理编写了许多林如高老先生的医学遗产外,还主编及参与编写了许多医学教材,如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和研究生教材《骨伤基础研究》,由他配合施杞共同主编的《骨伤科学》万字,可谓皇皇巨著。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为王和鸣教授颁发了“中医骨伤名师”称号,肯定了王教授在中医骨科领域内的成就和贡献。

他说:“现在回顾以往的经历,我想我没有虚度年华,从医是选对了职业。”

重医术,也重医德

医术代表一个医生面对患者疾病的能力,而医德则决定一个医生面对患者时的态度。

在患者眼里,王和鸣教授虽然是国内骨科领域内的大家,却态度和蔼,没有一点大专家的架子。

作为一名中医,王和鸣教授总是把历代名医作为自己的道德楷模。

他特意提到了福建籍的汉代名医董奉。

董奉与张仲景和华佗并称“建安三神医”,王教授讲述起董奉的杏林故事:

董奉医德高尚,对于治愈的病人并不索要财物,只要求患者在他住宅周围种植杏树,以示答谢,时间久了,杏树郁然成林,杏子成熟时,别人可以用谷物来换取杏子,董奉又以所得谷物来赈济贫苦百姓,所以后世就以“杏林春暖”和“誉满杏林”称颂医德高尚的医生。

王和鸣教授对于林如高老先生的医德也十分推崇。

在王和鸣教授编写的《南少林骨伤奇人林如高》一书中,提到林老为穷苦人看病,不但不收诊疗费用,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还让患者住在自己家里长期治疗。

从历代名医和自己老师身上,王和鸣教授看到一个医者可以达到的高尚人格境界,并以之为自己的楷模,从医几十年来,与患者相处融洽。

在王教授编写的一本骨科教材里,他把“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这十六个字,作为中医骨伤科的治疗原则编入教材。

对此,王教授感慨道:“如果医生都能好好贯彻这十六个字,基本上是不会出现那么多医患矛盾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医生的成长,需要长期磨练,而不是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