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逃避现实,勇于承担责任,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
我叫罗安平,今年42岁的,虽然身体残疾,但我通过艰苦创业实现自主脱贫,使平凡的人生得到升华。
在都蓬村,但凡有人提起“致富能手”,人们都会想到我和我养殖的鸽子。难以想象,在过去我曾是村里的贫困户。
罗安平
年6月,我与妻子结婚后生下一个儿子,由于父母年老体弱,家里的所有开支仅靠我和妻子耕种田地来维持,生活非常拮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跟随老乡到温州打工。
年那个夏天,意外从天而降。“一开始是一只腿抬不起来,并没有太在意,后来症状逐渐加重,发展到双腿僵硬无力,到医院一查,竟然患上了股骨头坏死症。”那一年,我才36岁,正当壮年。
患病后,我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病情却一直未见好转,还欠下了一屁股债,迫于高昂的医药费,年12月,我转医院接受治疗。
罗安平(右一)与饲养员在交流
屋漏偏遭连夜雨。年初,医院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我的妻子却突然离我而去。
医疗费用花了20多万元,儿子还在读小学,父母也需要赡养,家里一贫如洗,生活的重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无意中,*平县旧州镇的一位病友和我说起了他创业养殖鸽子的事情。与他的谈话,仿佛给我指明了一条明路,我决定等病情好转就自己创业养鸽。
出院后,我拄着双拐到病友的养鸽场进行考察,回来后,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拿出东拼西凑的元钱作为启动资金,开始创业饲养鸽子。
罗安平在检查鸽子蛋
引进的第一批鸽子共有5对,都是经过我认真筛选,饲养在自家简陋的棚圈里。
年10月,在我的精心料理下,我的鸽子发展到90多羽,养殖初见规模,眼见可以小赚一笔。
祸不单行,两个月后,鸽子突然感染了急性病*,缺乏养殖经验,造成鸽子大批量死亡,只剩下30只鸽子,不仅没见收益,还欠了一大笔“外债”。
吃一垫长一智,第一次病*感染使我猛然意识到,养殖不能任其发展,还需要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于是,我开始主动参加培训,找专家学习,积累养殖经验。
年5月,我的鸽子发展到了多羽,陆续开始有了收益。
正当我还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之时,年,突如其来的一场禽流感打乱了所有的美好,好不容易发展到多羽规模的鸽子,最后只剩下40多羽存活。
就在我一筹莫展之时,都蓬村村主任吴飞送来了及时雨,他帮助协调资金1万元,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凯里市残联也支持我2万元创业金;大风洞镇*府通过“特惠贷”、低息贷款共筹集到30多万元,用于扩建鸽舍和购买种鸽,还为我主动联系销路,解决我的后顾之忧。
有了*府和爱心人士的帮助,病情后,我的鸽场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发展到现在,养鸽场的鸽子存栏量达到了多羽。现在,每周销售一批,每批多羽,每羽23元,月收入达1万元左右。鸽子蛋5元一只,每天售卖鸽子蛋的收入也在元至元。感谢*府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的援助之手。
罗安平在给鸽子做检查
为了回报社会,养鸽场壮大后,我开始吸纳贫困户来务工增加收入,村里的贫困户杨光财、吴开芹、王维英等先后到我的鸽场就业,每人每月工资有多元。
付出终于得到回报,我浑身就像有使不完的劲儿,生活也更有奔头了。
如今,我积极响应异地扶贫搬迁*策,把家搬到了凯里市清江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家人住上了新房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生活变好了,事业也在继续,我在继续做大养鸽的同时,把养殖方式教给村民们,希望带领村民一起走上致富的道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正海整理
编辑石含开
编审沈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