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河南周口,商水农村住着一位22岁的小伙子,名字叫“何刚”;那时正值开放,年轻气盛的何刚也想下海闯荡一番。
本想在自家弄个豆腐坊,却偶然挖出了19件银器;乍一看,“银”似乎没有*金珍贵,可谁也没想到,“何刚”的19件银器,价值竟然超过了3个亿。
更令人惊讶的是,只有小学文化的“何刚”,竟然选择了无偿捐献;至此,故宫与“何刚”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故事。
年的“何刚”,还是个22岁的年轻小伙子,和父亲一样,终日与庄稼为伴;年轻人不甘寂寞,又赶上改革开放,“何刚”也想闯荡一番。
想法是好的,但现实却有些局限,家里温饱尚能自给自足,但“出本钱”就有点困难了;而且“何刚”只有小学文化,这也让他不太自信,显得有些束手束脚。
老父亲也曾年轻过,他深知儿子的心理,也希望“何刚”能比自己强。
家里虽然拿不出多少“本钱”,但手艺还是有的;老父亲出主意“不如先折腾小点,在家里弄个豆腐坊,以后有钱了再想其他点子。”
“何刚”一听,也行!
这种“循序渐进”的想法,还是比较合脾气的,其实“何刚”也没敢多想。
手艺有了,剩下的就缺工具,“何刚”在自家后院扩出一块地方,打算架起一个石磨;首先,“何刚”得挖出一个土坑当地基,他这一锄头下去,就感觉磕到了硬物。
这下“何刚”不敢硬来了,此时的他只是心疼锄头,还不知道自己挖到了“宝贝”。
最先出土的是一口裹着硬泥的缸,搬的时候来回晃动,缸里发出一阵“叮当”声,似乎里面装着什么金属物件。
为了搬这口缸,“何刚”累得出了一头汗,他也挺好奇“里面‘叮叮咣咣’的,究竟装着啥东西?”
此时,“何刚”依然没想太多。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穷家没啥好东西,更不可能有“宝贝”埋在地里。
可真打开“缸盖”,何刚却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缸里满满当当装的都是银器;有满身花纹的银盘、有精致修长的细脖银瓶、还有一艘做工精巧的银船。
一件件拿出来,足有19件银器,何刚的第一反应是“乖乖,这么多银子,得值多少钱啊!”
何刚从没见过这么多“宝贝”,脑子一片空白,愣了半天才想起收拾;当时他只将19件银器藏在床下,一时也想不出该怎么处理。
“财不露白”的道理,何刚还是懂的。
何刚躺在床上,心在床下,守着19件银器坐卧不安,这一宿根本没合眼。
年的农村,老百姓对“文物”还没什么概念,何刚只知道挖出来的是“银器”,外形挺漂亮,因此只想到“值多少钱”的问题。
想的多了,何刚忍不住拿出一件最小的“银器”,偷偷进城找人鉴定。
当时有不少“收旧货”的商店,何刚揣着银器在一家店门外转了好久,一咬牙、一跺脚,终于下定决心,迈腿进了店门。
最初,店老板以为何刚带来的是“银镯子”、“银耳环”之类;这些东西老板见得多了,而且值不了多少钱。
就见老板,一瞅何刚带来的东西,惊讶的嘴巴都合不上了,两只眼睛绕着“银器”上下翻飞。
半晌,何刚本就紧张,眼见店老板看了这么久都不说话,心里更是没底了,禁不住出声问“老板,你看这块银子,值不值钱?”
这话问得十分小心,店老板却好像受惊了一样,连忙给何刚让座,又让伙计给上了一杯好茶。
老板这才说话“小伙子,我是有眼不识泰山了,没想您有这么好的东西;您要是诚心,我给这个数。”
说完,店老板伸出一只手掌,张开露出五个手指,“这是多少?5块,还是50?”
何刚一时没反应过来,店老板还以为何刚另有想法呢,连忙又说“您这东西,我不敢乱评;您先给个价,我再找行家看看,咱找个中间价!”
何刚终于忍不住问“老板,你这五根手指是多少钱?”
老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这是5万,您要嫌少,咱们再商量。”
年的“5万”是什么概念?
何刚吓得一激灵从椅子上蹦起来,夺过那件“小银器”,撒丫子逃出了旧货店。
这可不是“胆小”。
年,何刚连50面额的大钞都没见过几次,“5万”对于他来说堪称天文数字。
同时,何刚另有想法“一件小银器就这么值钱,家里还有18件‘大银器’,那该怎么算?”
何刚是老实人,这些东西越贵,他心里越忐忑不安;虽说19件银器是他“捡”的,但听说价格后,那些“宝贝”就好像自己偷的一样。
一口气奔回家,何刚将此事讲给父亲听,这父子俩都是老实人,面对19件“银器”,反倒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还是老父亲见过世面,他对儿子说“这些东西咱不能要,你去村支书家里问问;记住,说是咱捡的,看能不能算咱主动上交!”
先别“笑话”何刚父子,年,这样的人大有人在;这么值钱的东西,有几个老实人敢放在家里?
简单来说,何刚又带着几件银器去找村支书,几经解释后,村支书才如梦方醒一样抓起电话。
经多方沟通后,何刚终于联系上了“故宫博物院”,村支书与何刚两人一起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这两人在火车上仍旧提心吊胆,直到下了火车,见到“故宫”的接待人员后,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10件“银器”终于出现在专家眼前;经鉴定,专家判断这些应该是元代产物。
据专家介绍,“元代”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本就很短,遗存的文物相应也少,那就别说如此精美的“银器”了。
经初步鉴定,这些“银器”应为元代宫廷器皿,如今甚至称得上“孤品文物”,其价值已经超过了3亿。
何刚虽然听不懂专家讲的专业知识,但“3亿”这个数字还是将他吓得不轻;何刚连忙告诉专家,带来的只是一部分“银器”,家里还有9件呢!
这么一说,连专家也被吓了一跳,赶紧将情况上报;于是,一场由何刚、村支书、专家、警察共同组成的“护宝队”,再次乘火车赶往河南商水。
这么一折腾,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了,眼见专家和警察都来了,知道这事非同小可。
事后,何刚捐献的元代银器填补了故宫藏品空白,还得到了块奖金,以及一份烫金的“荣誉证书”。
说到这,事情应该结束了吧?恰恰相反,“何刚与故宫”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何刚捐赠文物,这本是一件大好事,结果却惹来了麻烦。
首先,何刚成了附近乡亲争相“盘问”的对象,理由也不复杂,故宫给了他“块”奖金,这在年可不是小数目。
其次,虽然何刚早已对外公开,自己将19件银器,连带那口缸都给了故宫;但越是这么说,反倒越引人怀疑,不断有人逼问何刚,“是不是家里还藏有宝贝”?
这事折腾了好几年,大家见何家父子仍以种地为生,这才渐渐不再上门了;但好景不长,何刚的妻子突患疾病,仅留下刚满一岁的小女儿。
此时,一些流言蜚语就已经出现了。
好一段时间后,何刚才从悲伤中走出来,并且在家人的安排下,娶了第二任妻子。
就在何刚想重新开始的时候,厄运再一次来临;何刚的第二任妻子,不幸患上了难以治疗的“尿*症”,这下几乎掏空了何家。
此时流言蜚语更多了,有人说“这是何刚挖到的银器作祟,破了风水,厄运连连”。
何刚万般无奈,能借的钱都借了,能求的人也都求了;但高昂的治疗费用,还是压垮了这个普通农家。
村支书了解内情,虽然可怜何刚,但自己也不富裕,只能在一边爱莫能助;村支书出主意,不行找故宫帮忙吧!
还是那句话,何刚是老实人。
在他印象里,故宫已经给了奖金,现在又上门要钱,这么做太不地道!
村支书也是好心,亲自为何刚写了“申请书”,并亲手盖了红章以示“证明”;故宫得知何刚的不幸后,二话没说,立即批复“5万”提供帮助。
那时的“5万”,虽然不是巨款,但也十分可观了;无奈,何刚的第二任妻子还是能挺过去。
古有“祸不单行”之说,何刚还没有从悲痛中缓过来,他的老父亲又查出了“股骨头坏死”。
这一消息真好比重锤般击中何刚,同时出现的流言蜚语,让这个“汉子”再也挺不住了;故宫再次伸出援手,第二次交给何刚“5万”,并希望他能振作起来。
终于,何刚的父亲在及时治疗下脱离危险,并健康长寿至80多岁;何刚对故宫的热心帮助深表感谢,并表示要“重新振作起来”,还要外出打工,尽快将10万块还给故宫。
年5月30日,何刚外出打工时遭遇不幸,施工过程中,与其他5位工友一起遇难。
得知消息后,故宫“第一次为平凡人”举行追悼会,并将何刚的名字载入“景仁榜”,和许多知名人物的名字一起,永远陈列在故宫中。
何刚的儿子“何俊清”出席了追悼会,他说“父亲一直教育我‘做人要正直、真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